第十六回:手镯起源



手镯起源


女人的温情脉脉,如一缕清风拂过,令人心旷神怡;女人的娇媚可人,似一枝梅花初绽,令人赏心悦目。如果在皓皓纤腕上佩一只手镯的点缀,便绽放无无限的魅力。挥手之间,腕边的雅致韵味顿现,周身的无尽风情也款款而来。



古往今来,女人戴玉镯十分流行,那么又有多少人知道手镯的由来呢?据有关文献记载,在古代不论男女都戴手镯,女性作为已婚的象征,男性则作为身份或工作性质的象征。也有史学家认为,由于男性在经济生活中占有绝对的统治地位,使得戒指、手镯等饰物有了一种拴住妇女,不让其逃跑的寓意。这种寓意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一直存在着。此外,在古代社会,人们还认为戴手镯可以避邪或碰上好运气。

 

◎手镯原型——玉璧

 

璧是一种扁体圆形中间有孔的玉器。《尔雅释器》说“肉倍好,谓之璧,好倍肉,谓之瑗;肉好若一,谓之环。”“肉”指扁圆形的实体部分;“好”指中央的孔。



时至今日,在我国南方一带,仍有将手镯称为手环的说法。可以确切的说,目前国人所佩戴的手镯从形制上讲源于玉璧。从新石器时期的礼器——璧开始逐渐演变,肉好若一的瑷,最后再到好肉的环;从祭祀的礼器到佩戴的首饰,其演变过程经历了几千年之久。

 

◎手镯原型——玉琮

 

并非所有学者都将玉手镯的起源归功于玉璧,也有学者认为手镯是从新石器末期良渚文化的琮演变而来的。琮,大体上可分为四类宽短型、高长型细小型,方柱素面型。宽短型的形成与圃微型镯有关,高长型由宽短型经层累地加高而来细小型俗名“方勒”,也称为“勒子”之后逐渐演变成了辟邪用的玉勒子。

 

唐宋时期的玉手镯以圆柱体、扁圆体素面为普遍。唐宋以后,玉手镯的材料和制作工艺有了高度发展,造型有圆环形、串珠形、绞丝形、辫子形、竹子形等。



明清玉手镯材料很多,翡翠开始大量使用,玛瑙、碧玺、琥珀也有使用。无论达官显贵,还是市民商贾都有佩戴玉手镯的习惯,而且人们往往把玉手镯的作用与爱情联系起来,赋予一种美好、浪漫的情怀,在婚礼中流行以玉手镯作定情物或聘礼等。

 



戴手镯时,对手镯的个数没有严格限制,可以戴一只,也可以戴两只、三只,甚至更多。如果只戴一只,应戴在左手而不应是在右手上;如果戴两只,则可以左右手各戴一只,或都戴在左手上;如果戴三只,就应都戴在左手上,不可以一手戴一只,另一手戴两只。戴三只以上手镯的情况比较少见,即使要戴也都应戴在左手上,以造成强烈的不平衡感,达到标新立异、不同凡响的目的。不过在此应当指出,这种不平衡应通过与所穿服装的搭配来求得和谐,否则会因标新立异而破坏了手镯的装饰美。

 

玉手镯在中国古代是成对佩戴的,现在一般多是单只佩戴。


 

 翡翠手镯选材严格,一经琢成,其质型永不再改,传世千百年之后,其亲情爱意也始终不变。如今社会上流行的各类结婚首饰虽也传情,但雷同者比比皆是,并可以随意重新改制,翡翠色彩丰富,种质繁多,琢得手镯,可谓千姿百态、千差万别。即便用一块玉料也可加工成不雷同的手镯。凡此种种,人们更有充分的理由去选择独一无二的翡翠,享受积淀了深厚内涵的翡翠。



阅读:3891次发布:2016-05-05 17:33:12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