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祖开业,独山识玉
南阳,人杰地灵。曾孕育出“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 范蠡、“智圣”诸葛亮、“谋圣”姜子牙等历史名人。南阳绵延着一座山脉,名为“独山”,独山既是道教、佛教的圣地,也是中国四大产玉基地之一。独山独产的“独山玉”是位列中国四大名玉的玉雕材料,质地坚硬、纹理细腻,因其斑驳六彩而著称于世。
与独山相距不远的镇平县,自汉唐以来,一直凭玉雕传世,被国家命名为“中国玉雕之乡”,镇平县石佛寺镇作为中国最大的玉石加工贸易中心,被称为“中国玉雕第一镇”,薛氏祖传玉店的发源地即在此。
"越三江五湖,至昆仑之山,千人往,百人返"。古时,曾以这样的词句来描绘采玉、贩玉的情景。薛氏家族的治玉史最早可以追溯至 19 世纪以贩卖玉料为生的薛氏曾祖父。作为独山传统的贩料人,他们经年累月往返、滞守独山,每天与开采玉石的人一起,凭借自己的经验来发现好的玉料,然后从开采者手中买下玉料,再辗转将玉料卖给制玉的匠人,匠人自行对玉料加工和销售。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中华大地正处于王朝更替,军阀混战的乱世,百姓生活困苦,采玉制玉行业也受到很大冲击。处身中原的薛氏先祖仍长年累月在独山上盘桓,走访各家采玉人。细细验看,精心挑选,只为遇到一块好的玉料。有时,甚至为了得到更好的玉料,和采玉人一起下矿挖山,常年在山间行走、攀爬和居住,极其艰苦。
玉结有缘人。薛氏一脉自祖辈即诚心信佛,家中设佛堂,朝暮诵经。薛氏一家与人为善,对采玉人不压价,对买玉人不哄抬,诚信实在之名在当地有口皆碑。一日薛氏曾祖父夜宿山中,隐约见天光异彩,不日竟遇见一块罕有的六彩独山玉,回到家中,又逢妻子有孕,心中大喜,奉佛更为虔诚,尚不知妻子所孕是儿子还是闺女,就给孩子取名:玉福,谐音玉佛,薛氏曾祖父将认定的最重要的“玉”和”佛”作为孩子的名字,祈玉之福,以示侍佛之诚心。
玉石行业存在已久,数百年来都维系着传统的家族相传模式。甄别玉石首先要有一双伯乐的慧眼,对玉的品质有着深刻的认识。在谈不上科技的年代,行业的唯一标准就是经验。没有实践经验,就意味着不可控的风险。这些口授心传的理论和经验在家族中,一代一代通过相对封闭的血缘系统传承下来。于是,玉的家族就得以诞生。
薛氏祖先正是通过血缘传承的通道把他们对玉的认识植入了这个家族的基因,使这个家族的每一个成员一来到世界就储藏了关于玉的记忆和审美情趣。
1925 年,“薛氏祖传玉店”第一代掌门人薛玉福诞生。
许是命中有缘,许是家中熏陶,薛玉福从小谦恭亲和,对父母至孝,诚心信佛。幼时起跟随父亲上山贩玉料,习得一身识玉的本事,常往来于玉雕名师之家,看着能工巧匠雕刻出栩栩如生的花鸟鱼虫及古朴庄严的佛像人物,对玉雕技艺萌生了浓厚的兴趣,常常在贩玉的同时,长久观察玉料,反复把玩,并摸索着尝试雕刻。
中国传统手工艺的传承从来讲究口授心传,玉雕也不例外,镇平的玉雕名家个个身怀绝技,但要习得这些技艺却并非易事,尤其是家族外子弟。一日,薛玉福与父亲一起如往常将一块玉料送往镇平一玉雕名师之家,等待父亲的时候,便拿出随身的边角玉料,自行练习。离开时,玉雕大师却叫住了薛玉福,并问他师从何人?得知,薛玉福只是自己摸索,并未正式拜师学习时,大师当即问薛玉福是否愿意拜于门下学习?薛明照与薛玉福欢喜不已,自此,薛玉福拜于名师门下,潜心学习玉雕。
薛氏家族从此转入治玉行业的精工领域:琢玉。
薛玉福学艺刻苦,为人勤快,不讲究回报,很快赢得了师傅的好感,他的识玉技巧让玉雕技艺成长迅速,即使雕工稍显稚嫩,但整体构思往往有神来之笔。他的为人和能力都得到了师傅的赏识,把他当作自家弟子教导。跟随父亲贩玉料的广泛资源,薛玉福还不时得到其他名家的指点。
因此,他并不轻易确定主题,拿到玉料后先慢条斯理细细观察、揣摩,再行构思。一旦确定创意开始雕刻,常常夙夜匪懈,不眠不休。雕刻过程中,也常常进入一种不可思议的境界,仿佛幂幂中得到指引,刻刀翻飞,浑然忘我。
成名后的薛玉福专注于制作玲珑套球。玲珑套球是南阳独有的风俗,也是玉雕行业的传统技艺。玲珑套球也称“鬼工球”,取“鬼斧神工”之意,寓意“有求必应”、“圆圆满满”,是北方大家族神龛“天地君亲师”的供奉之物。玲珑套球由大小不同的数层空心球组成,交错重叠,随意转动,同一圆心,每一层套球都雕刻精美繁复的纹饰。
因制作难度高和制作周期长,市场上的玲珑套球至多六层。薛玉福掌握了六层套球技艺后,最大的愿望就是能雕出九层玲珑套球。在传统文化里,“九“为至尊。薛玉福认为九层玲珑套球才是真正的圆满。然而每多一层,雕刻难度倍增,要雕出九层套球谈何容易!薛玉福下定决心后又陷入几近痴狂的状态,废寝忘食,彻夜思索,并改进制玉工具。七层、八层逐一突破,而九层始终不成功。经历无数次失败,反复思量而不解,心中难免焦躁。深夜在院中跺足,听到母亲在佛堂诵念经书,渐渐平静心气。第二次神清气爽,照常劳作,但心态已不同往日。其后,水到渠成般成功雕出九层玲珑套球,再次名震玉乡。
从此,“薛氏玉”成了玲珑套球的代名词,雕刻九层玲珑套球名家的薛氏祖传玉店正式登上了中国玉文化的舞台。经此事后,薛玉福不仅雕刻技艺更上层楼,思想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追求玉雕“人无我有,人有我精”的境界,并领先时代推出“无理由退货”的服务,为购买玉器的顾客提供无理由 3-5 天全额退款保障。5 天是特别为居住较远的顾客考虑。此举,为薛氏玉赢得四乡八里交口称赞。
薛玉福作为薛氏玉家族第一代掌门人,将薛氏家族从玉石识别者提升为玉石雕刻者,薛氏家族跻身于工匠大家之列,并深刻演绎了中国传统工匠精神。从此,薛氏家族与玉的接触从远距离审美跨至近距离对话。
远走他乡,转型升级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国大陆发生了举世震惊的“文化大革命”,玉石产业全面停滞,薛氏祖传玉店也退出
市场。但薛氏家族并未放弃对玉的热爱,特殊时期,薛氏父子将制玉工具悄悄藏于储存红薯的地窖,在地窖中研习、琢磨玉雕技艺。
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镇平的玉雕生产全面解禁,薛氏祖传玉店第二代掌人薛明照接过了“薛氏玉”的重担,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然而,再次兴起的玉雕市场像断档的汽车,造成整个产业链的拥堵,粗放式经营一拥而上,同质化产品密布整个行业。这种现象严重破坏了薛氏玉的优质市场,同时,也是对薛氏两代人苦苦追求的技艺创新的严重打击。
薛明照经过反复的思考,决定薛氏玉的形象继续发扬光大,同时,要更坚定地走技术创新、技艺创新的道路。而要保证这个原则不动摇,同时实现它的商业价值,在同质化严重的玉石市场脱颖而出,则必须从材料上创新。
抛弃独山玉,将雕刻技术在更难呈现的玉中极品 -- 翡翠身上实现!
当薛明照将这个决定告诉家人时,整个家族陷入了集体的痛苦抉择。因为,缅甸是世界上唯一盛产翡翠的国家,彼时的中国,翡翠的原料主要集中在云南瑞丽,这就意味着这个世代以独山玉为生的家族要远离故乡,去寻找翡翠的足迹。
不仅能将祖传的技艺发挥到极致,还具有很大的商业空间。于是,薛明照当机立断,留在瑞丽,拓展翡翠市场。
由于供不应求,1989 年末,薛明照举家迁往瑞丽,家族全部投入翡翠事业中,并建立了“采 - 制 - 销”一体的家族经营体系。“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攻克翡翠市场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工具,翡翠比独山玉更加坚硬,要淋漓尽致地展现翡翠之美,必须重新制作工具。
1990 年,薛明照夫妇陪同女儿到成都读书,一踏上成都的土地,全家人就爱上了这座古风雅韵的城市,其后的几天,他们走遍成都的名胜古迹,深切感受潜藏于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当即决定,将薛氏玉拓展到成都市场。
薛明照首先与当时最大的百货商场——人民商场达成供应翡翠饰品的合作;接着“薛氏玉”又进驻琴台路七宝楼。在宝物云集的七宝楼,“薛氏玉”虽然被安排在不起眼的角落,却靠着优良的品质和精湛的做工成为七宝楼的台柱品牌。
随着买方市场的发展,人们对于翡翠的认知和售后服务有了更高的要求,而商场那种纯粹基于商品买卖的模式阻碍了买方和卖方直接的心灵沟通,极大地弱化了“薛氏玉”的价值,基于这点,薛明照决定脱离商场,独自开专卖店。
1997 年,第一家薛氏祖传玉店在春熙路黑马商场诞生,火爆的销售大出薛明照意料。傍晚时分,还有顾客绕过夜市的摊位,专程前来买玉。看着乘兴而来,满载而归的人们,薛明照心里充满了满足和骄傲,更加坚定了做好“薛氏玉”的信念。
在瑞丽和成都的先后成功,并没有让薛明照夫妻变得浮躁和唯利是图。长期信佛的家族在生活上更加克勤克俭,不奢侈浪费,为人处事也谦虚恭谨,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生意上顾及对方的利益,对员工雇员视家人般对待,嘘寒问暖,生活小细节都以一颗慈善心相处。运送玉料的木箱拆除后,薛明照的妻子每次都不忘取下木料上的长钉,以免划伤收取废木料的工人,并以此教育孩子为人当处处怀有为他人考量的仁爱之心。
作为薛氏祖传玉店的第二代掌门人,薛明照继承家业后,积极拓展,果断转型,并建立了完整的产销体系,将“薛氏祖传玉店”由一个家族式的作坊发展为现代意义上的企业,为“薛氏祖传玉店”的壮大奠定了系统化的格局。“薛氏祖传玉店”的品牌传奇就此拉开帷幕。
1978 年,“薛氏祖传玉店”第三代掌门人薛大朝来到世界。
前有千年玉乡两代人的积淀,又逢中国经济“黄金 20 年“,薛大朝可谓为玉而生,命运注定“薛氏玉”将有全新的格局。
和传统中国家庭一样,薛明照一直希望有一个儿子传承衣钵,但先后诞生的两个女儿,对妻子的再次怀孕,薛明照已不抱太大希望。妻子却坚信这次所孕育一定是儿子,两月时,即以佛教“大慈大悲”,给孩子取名“大朝”,寄望儿子继承祖辈事业,大大弘扬。也许是薛母的诚心感动了上苍,果然给薛家带来了一个不平凡的儿子。
薛大朝呱呱落地之时,正是南阳历史性地通电之日,电灯为南阳带来一片光明,带来玉雕 1.0 的产业革新。电灯也照亮了薛氏家族的光明未来,薛氏祖父也感叹,薛大朝的诞生是薛氏家族的祥瑞之兆。
正所谓天命所归,薛大朝自幼爱玉成痴,看着祖父、父亲制作玉器,对玉充满了深深的崇敬。
身处市场前端的薛大朝日渐意识到这种模式无法满足集约化经营,更无法推动产业高速运转,他开始说服父亲走前瞻性经营道路,其核心就是:储备产能、预售客户、叠加生产。
机会属于有准备的人薛大朝的理论迎来了检验的机会。一次,薛大朝与父亲在采购玉料时相中了一块含紫、绿、白三色的“春带彩”翡翠玉料,全料无裂纹杂质,十分罕有。父亲薛明照按需购买其中一部分,而薛大朝首先断定如此好料难求,也不愿割爱他人。建议父亲整块买下,却被断然否决。
薛明照告诉儿子,整块玉料耗资 80 万,而薛氏玉用于购买原料的现金 30 余万,资金风险与缺口都太大。如果以当时成都城中每平方米约 1000 元房价作参照,80 万大约可以买 8-10 套房子,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开疆拓土,集约经营薛明照对这块玉料也有钟情,儿子几番劝说下,决定放手让儿子一试。得到父亲许可的薛大朝一一给亲戚电话求助。鉴于薛明照的相玉眼光在家族中有口皆碑,族人对薛大朝也非常信任,很快筹足资金,将这块翡翠搬回了家。
拿到玉料后的薛氏父子激动得连夜规划切料方案,第二天,切开后的这块翡翠玉料给了薛氏家族前所未有的惊喜和财富,获得足够资金的薛氏玉开始了更加蓬勃的发展。
事实印证了薛大朝对家族产业的正确规划,不仅薛氏玉店名声大增,资金实力也强似以往。目睹了薛大朝专业能力的薛明照决定借此机会把“薛氏祖传玉店”交给儿子打理。
2000 年,在家族亲友的见证下,薛大朝正式成为薛氏祖传玉店第三代掌门人。在传承仪式上,薛大朝立下誓言:专于本业,只买明玉,不赌暗石。
以虔诚之心治玉,是中国治玉人心中不可动摇的圭臬准绳。于是《礼记》中留下了“鉴玉尚质,执玉尚谨,用玉尚慎”的古训。
玉唯雅,玉唯诚,玉唯信,“薛氏玉”创始人便以此理论治玉起家。时至今日,“薛氏”依然恪守着这一古风盎然的理念。“精益克靡,传业无间,诚信经营,严禁作伪”,“薛氏”认为,做玉就是做人。“薛氏祖传玉店”就是以这种质朴的理念,传承至今。
1990年薛氏祖传玉店来到了四川成都,经过27年的潜心发展,已成立了9家直营店,一家旗舰店,第三代掌门人始终承袭世代琢玉精工,秉承薛氏治玉理念,致力中国玉文化传承与发展,完成了翡翠世家的华丽转型。赢得了行家和消费者的信赖和赞誉。
薛氏世家为玉而生,不管时光如何流逝,“薛氏玉”始终守护着玉魂、玉文化的承续一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