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回:『佛家七宝乃有玉』



「佛家七宝乃有玉」

佛学喜讲“缘”,认为万物皆有缘。佛教自从汉以来东传中国,数干年的时光造就了无数善男信女,教化万邦百姓本身就是极大的“缘”与“功德”。自从《法华经》中明确将玉列为“佛家七宝”开始,玉这种被中国古人尊崇的“灵石”就又多一层深邃的内涵,那就是与佛结缘。




佛学本义自然是古奥、空灵的,而玉本身也是此种性气。与本土的儒学、道学相比,佛学上用玉更为讲求。在藏传佛教中就把玉分为“神之宝”、“人之宝”两大等级,供奉佛祖、罗汉要用绿松玉、青金玉,而僧侣和信众则佩戴白玉、青玉、玛瑙。



而在智慧修行中,儒学强调经国济世、忠君体国,道家则主张无为而治,修行自身,直至“自然而然”、“白日羽化”。所以儒道两教在对玉的含义赋予上截然不同,儒学过于入世,道学过于出世,只有佛学渡人不忘修身,所以玉与礼佛透彻出的,就是此种精神。



佛法修行,手执念珠为先。历来佛学修行中都以用玉念珠诵经为功德最高。当颂经理佛达到一定修为就会将功德惠及自身及来生,在《三世因果经》中如此说到:“前世舍玉饰佛身,盖如来实为盖自身”。在佛法的世界中,玉是一种重要的佛法承载媒介,一直以来起着储蓄功德的作用。而最好的玉石产地天下又莫过于两处:一为缅甸,二就是西域古国和田,恰好两地皆为佛学圣地,古今修德僧俗络绎不绝。正所谓大干世界皆有法,美玉灵山出高僧。




「玉佛之中有童心」

自佛教传入中土以来,以玉作佛的具体时间已不可考,但自宋代开始,玉佛见诸史籍的情况就络绎不绝。最初流行的玉佛是娇憨可爱的童子,佛心与童心融为一体,这点出乎人们的意外。



北宋以前,玉佛因其珍罕无双,一直是权贵之家私人佛堂中的供奉之品。在北宋景德年间,百姓中开始流行一种“持荷童子”的玉石佛像,红尘男女皆戴玉佛于是成为一种民俗,流传至今。



持荷童子的原型摩喉罗本是佛教的天龙八部神之一,当年曾是一个国王。坠入黑暗地狱六万年后才脱身成胎,六岁出家成佛。据《杂宝藏精》记载,在西域波罗奈国有一座仙山,樊志就住在此山,他常往山石上小便。一只雌鹿舔食了他的小便后,怀胎生下一女。樊志将鹿女养大成人,嫁给梵豫国王为妾。后来鹿女生子为一朵干叶莲花。鹿女偷偷将胎儿置于篮中,扔到河里,恰遇乌延王及徒弟从河下游路过,将篮子打捞上来,只见每瓣莲花子上都有一个小儿,遂将他们收养。



这个童子的故事传入中国后,就衍生出了玉佛童子。《香祖笔记》记载,有一次,宋高宗大宴群臣,席间见王俊所持扇子上的玉童扇坠,正是自己掉入水中的,就问王俊从哪里得来的,王俊说是从清河坊店铺买的。又问店铺老板,则说是从提篮人处买的。再问那提篮人,又说是从侯朝门外陈宅厨娘处买得,最后厨娘说是在洗黄花鱼时从鱼腹中得来的,于是这些人都受到了皇帝的奖赏。可见,皇帝与平民都喜爱持荷童子。据说,小孩戴这种玉佩能够健康成长,成人戴了则连生贵子。



这就是人们最初随身佩戴的玉佛。



后来,玉佛佩就逐渐成为妇女在乞子时所供奉的吉祥之物。当年七夕时供奉摩喉罗已成为一种习俗。人们所供奉的摩喉罗手中经常拿着一枝荷叶,因此在七夕之时,许多小孩子也都打扮得新鲜靓丽,手持荷叶,在大街小巷游行嬉戏。



持荷童子玉佛的流行让佛学与世俗祈福文化水乳交融,也许最早雕刻玉佛的工匠们不曾想到,佛的形象竟能以一种可爱的形象快速传播,让孩童们在不知不觉间就悄然拥有了一颗佛心,这大概也可以用来解释佛祖释迦牟尼当年讲过的“佛法寓于大千世界中”吧。





◎ 如果您是微信用户,请关注我们掌门人微信~


◎如果您想分享更多经典玉石知识,或掌门人说玉请长按下面二维码识别一键关注我们哦,期待与您相遇~



阅读:2081次发布:2021-09-22 15:22:14

相关文章